整体说明
导演: 让-吕克·戈达尔
编剧: 让-吕克·戈达尔资源类型:中国姑娘百度云网盘 在线观看 迅雷下载
主演: 安妮·维亚泽姆斯基 / 让-皮埃尔·利奥德 / 朱丽叶·贝尔托
类型: 剧情 /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67-08-30
片长: 96 分钟 / Argentina: 99 分钟
又名: 中国女(港)
IMDb链接: tt0061473
剧情介绍
《中国姑娘》讲述了60年代下半期的某一天。巴黎某区。银行家的女儿维络尼卡在一位已同双亲外出度假的女友处借来的住宅里,召开“马列主义共产党”支部会议。房里堆放着一大批小红皮书,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一些手写的毛泽东语录。在从北京传来的无线电广播声中,维洛尼卡宣布支部正式成立,并以“阿登-阿拉维亚”的命名,以纪念被法国共产党开除出党的这一同名小说的作者波尔·尼赞。支部成员包括青年演员吉罗姆、女佣人伊沃娜、画家基里洛夫和大学生亨利。维洛尼卡给支部规定的任务是“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正值此时,原先缺席的亨利走了进来。他血流满面,是在巴黎大学同法共党员们进行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辩论时被打伤的。这使维洛尼卡更有理由宣布她的“路线”的正确性,即不仅不与法国共产党为伍,而且视其为主要敌人……A small group of French students are studying Mao, trying to find out their position in the world and how to change the world to a Maoistic community using terrorism.
电影推荐理由
《中国姑娘》:理想主义的疯狂实验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还能有多少人会认真谈论毛泽东思想?大概只有像《中国姑娘》里的这群法国学生了。这部1969年的经典之作,将镜头对准了一群狂热的左翼青年,在巴黎这座浪漫之都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红色革命。
革命理想主义者的疯狂实验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的巴黎,一个叫做维洛尼卡的银行家女儿,带着一帮年轻人开启了一场注定失败的革命实验。他们在巴黎郊区租了一栋房子,墙上贴满了毛语录,桌上摆满了红宝书,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理想主义的狂热气息。
维洛尼卡是这场疯狂实验的发起者。她像一个真正的革命导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分队——包括青涩的大学生亨利、热情的女佣伊沃娜、叛逆的画家基里洛夫和迷茫的演员吉罗姆,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他们不仅反对资本主义,甚至把矛头指向了法国共产党。这种激进的态度,放在今天看来,都让人瞠目结舌。
记得有一幕特别震撼:亨利在大学辩论会上被打得鼻青脸肿,鲜血直流。维洛尼卡却视之为革命必经之路,反而借此说服了所有人继续坚持他们的“路线斗争”。这种近乎病态的理想主义,让人不禁感叹:革命真是会让人失去理智啊!
理想主义者的困境
这群年轻人的可悲之处在于,他们把毛泽东思想当作了一种信仰,却完全不懂得如何在现实中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在巴黎的街头游行,袭击警察局,甚至打算绑架银行家。这些行为在今天看来,无一不是极端幼稚的表现。
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年轻人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他们渴望改变世界,想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只是他们的方法论太过极端,完全脱离了现实。就像其中一位成员所说:“我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寻找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可惜这种寻找的方式,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阿信看电影
作为一个喜欢历史的电影人,每次看《中国姑娘》都忍不住感叹: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宿命啊。他们怀着最美好的愿望出发,却因为方法论的错误,走上了极端的道路。这让我想起了中国文革时期的那些年轻人,又有多少不是这样呢?
这部电影最让我触动的地方,莫过于它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横切面。60年代末的巴黎,各种思潮涌动,年轻的理想主义者们在寻找自己的道路。这种迷茫与探索,放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类似电影推荐
如果你喜欢《中国姑娘》这样的历史题材电影,以下是几部值得一看的佳作:
- 《红色欲望》:剖析毛泽东思想对西方青年的影响
- 《理想主义者》:探讨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觉醒
- 《革命者》:讲述左翼分子的地下斗争
- 《巴黎公社》:还原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
这些电影都能让你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理想与疯狂。如果你对这些历史题材感兴趣,不妨去我们的网站下载高清资源,细细品味这些经典之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