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说明
◎译 名 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溥仪(港)
◎片 名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年 代 1987
◎产 地 英国/意大利/中国大陆/法国/美国
◎类 别 剧情 / 传记 / 历史
◎语 言 英语/汉语普通话/日语/俄语
◎上映日期 1987-10-04(东京国际电影节) / 1987-10-23(意大利)
◎豆瓣评分 9.0 分 / (总分10分 | 共 211545人评分)
◎片 长 163分钟 / 219分钟 (电视版)
◎导 演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主 演 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得·奥图尔/英若诚/吴涛/ 黄自强/丹尼斯·邓恩/坂本龙一/马吉·汉/里克·扬/田川洋行/苟杰德/理查德·吴/皱缇格/陈凯歌/卢燕/亨利·欧/陈述/樊光耀/鲍皓昕/黄文捷/邵茹贞/亨利·基/张良斌/梁冬/康斯坦丁·格雷戈里/黄汉琪/王涛/宋怀桂/蔡鸿翔/程淑艳/张天民
,
简介
溥仪(尊龙 饰)的一生在电影中娓娓道来。他从三岁起登基,年幼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长大了,他以为可以变革,却被太监一把烧了朝廷账本。他以为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解放后,他坐上了从俄国回来的火车,身边是押送监视他的解放军。他猜测自己难逃一死,便躲在狭小的卫生间里,割脉自杀。然而他没有死在火车上,命运的嘲笑还在等着他。文革的风风雨雨,在他身上留下了斑斑伤痕。
获奖情况
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 (1988)
最佳影片杰瑞米·托马斯
最佳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最佳改编剧本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 马克·派普罗
最佳摄影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最佳剪辑加布里埃·克里斯蒂亚尼
最佳音响比尔·罗 / 伊万·夏罗克
最佳艺术指导布鲁诺·切萨里 / 费迪南多·斯卡尔菲奥蒂 / 奥斯瓦尔多·德西代里
最佳服装设计 詹姆斯·艾奇逊
最佳原创配乐大卫·伯恩 / 坂本龙一 / 苏聪
第1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1989)
最佳外语片
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1987)
最佳道具(提名)
第13届报知映画赏 (1988)
海外作品奖贝纳尔多·贝托鲁奇${2}
豆瓣参考
影评参考
## 溥仪:被历史囚禁的普通人
《末代皇帝》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传记电影,更是一部探讨权力、自由与身份认同的深刻作品。贝托鲁奇以其独特的美学视角和叙事手法,将溥仪的一生编织成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展现了历史洪流中个体的命运起伏与内心挣扎。
影片从1950年溥仪被押解回国开始,通过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回顾了他的一生。从三岁登基到成为伪满洲国傀儡,再到最终成为普通公民,溥仪的身份经历了多次巨变。贝托鲁奇并未将其塑造成一个简单的历史符号,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与困惑。
在紫禁城中,溥仪虽是名义上的皇帝,却如同笼中之鸟,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影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他在权力与禁锢之间的挣扎。例如,在紫禁城的场景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的对称构图和封闭空间,象征着溥仪被束缚的命运。而在他试图逃离紫禁城时,镜头突然开阔,暗示了他对自由的渴望。
影片的配乐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大卫·伯恩的电子音乐与坂本龙一的传统东方旋律交织,营造出一种时空错位的氛围,既凸显了历史的沉重感,又赋予了影片现代性的思考。特别是在溥仪被押解回国的场景中,音乐的紧张节奏与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贝托鲁奇对细节的把握也令人叹服。无论是紫禁城中的华丽服饰,还是伪满洲国的森严氛围,都通过精致的布景和服装设计得以完美呈现。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也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了溥仪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影片的结尾,溥仪回到了紫禁城,但这次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游客。这个场景充满了象征意义,暗示了他最终与历史的和解。贝托鲁奇通过这一结局,表达了对历史与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是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而真正的自由,或许在于与自己的和解。
《末代皇帝》不仅是一部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更是一部引发深思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在权力的游戏中,没有人是真正的赢家。而溥仪的故事,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历史的巨轮时,如何保持个体的尊严与自由,是一个永恒的课题。
总的来说,《末代皇帝》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杰作。它通过溥仪的一生,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也思考了自身在时代中的位置与选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