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说明

◎译  名 傀儡人生/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变脑/玩谢麦高维治/成为马可维奇
◎片  名 Being John Malkovich
◎年  代 1999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奇幻/剧情/喜剧/爱情
◎语  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99-10-29
◎豆瓣评分 8.2/10 from 31,608 users
◎片  长 112 分钟
◎导  演 斯派克·琼斯  Spike Jonze

◎主  演 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卡梅隆·迪亚茨  Cameron Diaz,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

,

简介

戈尔(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饰)是位木偶艺人,善于操作舞台上傀儡木偶。生活所迫,他进入了一间纽约一间公司从事文件管理工作。这间公司在办公大厦的七楼半,由于它只有半层楼高,所以职员们都只能拱着腰工作。
正是由于这样,戈尔偶然发现了公司的文件柜后面有一扇门。好奇心驱使下,戈尔进入了这扇门。当戈尔一进入门内,马上便被吸入了其中,并飞越时空进入了著名演员约翰.马尔科维奇的大脑中。他发现现在自己能随意控制约翰.马尔科维奇的目光,并窥探到一切约翰.马尔科维奇的私隐。十五分钟后戈尔自动被弹回了现实中。
这一发现令戈尔兴奋不已,他决定利用这扇门做一笔大生意。

获奖情况

奥斯卡金像奖(2000;第72届) 提名

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
·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斯派克·琼斯 Spike Jonze
·奥斯卡奖-最佳原创剧本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威尼斯电影节(1999;第56届) 获奖

未来电影数字奖-特别提及斯派克·琼斯 Spike Jonze
·费比西奖-平行单元斯派克·琼斯 Spike Jonze

美国金球奖(2000;第57届) 提名
电影类-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
·电影类-最佳女配角卡梅隆·迪亚茨 Cameron Diaz
·电影类-最佳女配角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
·电影类-最佳编剧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2000;第53届)

获奖
·电影奖-最佳剧本-原创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提名
·电影奖-最佳女配角卡梅隆·迪亚茨 Cameron Diaz
·电影奖-最佳剪辑 Eric Zumbrunnen

法国凯撒奖(2000;第25届)

提名
·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斯派克·琼斯 Spike Jonze

MTV电影奖(2000;第9届)

获奖
·MTV电影奖-最佳新电影制作人斯派克·琼斯 Spike Jonze

土星奖(2000;第26届)

获奖
·土星奖-最佳编剧查理·考夫曼 Charlie Kaufman
·土星奖-最佳奇幻电影

提名
·土星奖-最佳女主角凯瑟琳·基纳 Catherine Keener

青少年选择奖(2000;第2届) 提名:1

提名
·青少年选择奖-最佳电影女演员卡梅隆·迪亚茨 Cameron Diaz

 ${2}

豆瓣参考

IMDB豆瓣参考
豆瓣参考链接点这里

影评参考

## 当皮囊成为囚笼:论《傀儡人生》中的身份困境与自我迷失

在《傀儡人生》这部黑色喜剧中,导演斯派克·琼斯用荒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后现代社会的精神图景。影片以神秘的7½层楼为舞台,上演了一出关于身份、欲望与自我迷失的寓言。

克雷格,一个木偶师,在生活的重压下逐渐失去了对艺术的热爱。他的存在如同自己操控的木偶,在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中变得麻木不仁。直到他发现了那扇神秘的门,一扇通向他人意识的门。这扇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分界,更是现实与虚幻、自我与他者的边界。

当克雷格第一次进入约翰·马尔科维奇的大脑中时,他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这种快感不仅仅源于对他人生活的窥视,更源于对自我身份的暂时逃离。在马尔科维奇的皮囊之下,克雷格得以暂时摆脱那个平庸的自己,体验另一种人生。这种体验像毒品一样令人上瘾,却也像毒品一样具有毁灭性。

影片巧妙地运用了木偶这一意象。在克雷格操控木偶的同时,他何尝不是被生活操控的木偶?当他进入马尔科维奇的大脑时,他以为自己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陷入了更深的束缚。这种讽刺性的反转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我们越是追求自由,越是陷入更深的桎梏。

洛伊丝这个角色的设置颇具深意。她对马尔科维奇的迷恋,本质上是对权力与名望的渴望。当她发现可以通过克雷格进入马尔科维奇的大脑时,她毫不犹豫地将这种控制权转化为商业利益。这种将人性物化的行为,正是消费社会的典型特征。

影片中的7½层楼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空间。它既不完全属于现实,也不完全属于虚幻,正如现代人的身份认同,始终处于一种暧昧不清的状态。在这个空间里,物理法则被打破,道德界限变得模糊,人性中最原始的欲望被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傀儡人生》最终向我们抛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像克雷格一样,在追逐他人生活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当皮囊成为囚笼,我们是否还有勇气直面真实的自己?

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关于身份认同的寓言,更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困境。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操控他人,而在于找到真实的自我。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或许是我们最后的救赎。

在这个后现代社会中,我们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傀儡”,被各种欲望和期待所操纵。《傀儡人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自我、审视社会的契机。它告诉我们,唯有挣脱这些无形的枷锁,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