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说明

◎片  名 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 Who Am I – Kein System ist sicher
◎年  代 2014
◎国  家 德国

◎语  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4-09-25
◎豆瓣评分 8.1 分 / (总分10分 | 共 16605 人评分)

◎导  演 Baran bo Odar

◎主  演 汤姆·希林 Tom Schilling,埃利亚斯·穆巴里克 Elyas M’Barek,沃坦·维尔克·默林 Wotan Wilke M?hring,崔娜·迪斯霍尔姆 Trine Dyrholm,

简介

本杰明是一个这样的人:三次元现实世界中,他是一个十足的屌丝&Loser,难以找到存在感,没有时尚感、没有朋友,也没有女朋友。但是二十五岁的他却是一个的电脑极客,拥有对数字技术不可思议的天赋。而影片中另一位主人公马克思是一个渴望“黑客世界”的潜在革命者,他注意到了本杰明在网络方面的惊人才华,马克思、本杰明和神童斯蒂芬以及保罗私人组建了黑客组织CLAY,并且为了正义入侵国际安全系统。他们凭借高超黑客技术的所为引起了德国秘密警察组织、欧洲刑警组织的重视,并且一个邪恶的黑客将他们视作威胁,想要将他们除去。本杰明因此感觉到自己正在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并且他们的目标似乎不值得他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获奖情况

豆瓣参考

IMDB豆瓣参考
豆瓣参考链接点这里

影评参考

## 谁是最后赢家?《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的深层叩问

在这个数字化浪潮席卷一切的时代,《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以其凌厉的叙事,撕开了虚拟世界光鲜外表下暗涌的风暴。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网络犯罪的惊悚电影,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棱镜,将观众拉入一个身份模糊、安全崩塌的迷宫。

影片以天才黑客凯文的视角展开,他游走于法律与道德的灰色地带,精准地解构着现代社会的数字长城。每一帧画面都在叩问: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真正掌握自己的身份?当我们用数字串界定存在,又是否意味着我们将灵魂出卖给冰冷的代码?

观影过程中,凯文与对手在虚拟世界你来我往的较量,恰如一面哈哈镜,折射出现实中网络安全的脆弱性。那些被攻破的防线、被窃取的信息,都在警示我们:任何号称”绝对安全”的承诺,都不过是美丽的谎言。在这个意义上,凯文的越界行为,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了一种祛魅的手术刀,剖开虚伪的安全承诺。

更值得玩味的是影片对身份认同的思考。当我们的一切都被编码,指纹、虹膜、社交轨迹都成为数据,数字化生存是否真的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或是正在将我们推向更深的迷失?凯文最终的困惑,恰是这个时代每个人的困惑:在这个数据化的存在中,我究竟是谁?

或许,这部电影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未来,而是在当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它提醒我们,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我们需要的不是盲目的乐观,更不是简单的恐惧,而是清醒的认知与审慎的态度。我们的身份不应该仅仅被数据定义,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我们需要守护自己作为”人”的独特性。

这或许就是《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最大的价值: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技术的故事,更展开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直面数字化生存中那些被忽视的困境与困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