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说明
◎译 名 歌厅/酒吧间/酒店
◎片 名 Cabaret
◎年 代 1972
◎产 地 美国
◎类 别 剧情 / 爱情 / 歌舞
◎语 言 英语/德语/希伯来语/法语
◎上映日期 1972-02-13(美国)
◎豆瓣评分 8.9/10 from 10786 users
◎片 长 124分钟
◎导 演 鲍勃·福斯
◎编 剧 乔·麦斯特洛夫/约翰·范·德鲁登/克里斯托弗·艾什伍德/杰伊·普莱森·艾伦
◎主 演 丽莎·明奈利/麦克尔·约克/赫尔穆特·格里姆/乔尔·格雷/弗里茨·维伯/马里莎·贝伦森/伊丽莎白·诺伊曼-菲特尔/海伦·维塔/西格丽德·冯·里希特霍芬/格尔德·费斯佩曼/劳夫·沃尔特/Estrongo Nachama/凯瑟琳·多比/Pierre Franckh/Ellen Umlauf
,
简介
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柏林,纳粹势力正在兴起。美国女艺人Sally(丽莎·明奈利 Liza Minnelli 饰)是一家俱乐部的舞女,非常受欢迎。刚刚来到柏林的英国男教师Brian Roberts(麦克尔·约克 Michael York 饰)碰巧成了Sally的室友,他 以教英语来养活自己。Sally诱惑Brian没有成功,于是怀疑他是个男同性恋者。Sally和她的一个朋友Max(赫尔穆特·格里姆 Helmut Griem饰)发生了关系,后来她发现,Robert也和Max发生过关系。另一边,一个犹太人Fritz爱上了Robert学生Natalia,一个有钱的犹太小姐。为了和Natalia在一起,他从一个基督教徒转变成犹太教徒。Sally怀孕了,但她却不知道孩子是Robert还是Max的。纳粹在德国的势力越来越盛,Robert决定带Sally回英国…..
本片被提名1973年奥斯卡十项大奖,最终赢得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等八项。
获奖情况
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 (1973)
最佳影片(提名) 赛·弗尤尔
最佳导演 鲍勃·福斯
最佳女主角 丽莎·明奈利
最佳男配角 乔尔·格雷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杰伊·普莱森·艾伦
最佳摄影 杰弗里·昂斯沃思
最佳剪辑 戴维·布雷瑟顿
最佳音响 大卫·希尔德亚德 / 罗伯特·努德森
最佳艺术指导 罗尔夫·策特鲍尔 / 汉斯·于尔根·基巴赫 / 赫伯特·斯特拉贝尔
Best Music, Scoring Original Song Score and/or Adaptation 拉尔夫·伯恩斯${2}
豆瓣参考
影评参考
## 《歌厅》:在纸醉金迷中窥见人性的深渊
《歌厅》是一部1972年上映的音乐剧情片,由鲍勃·福斯执导,丽莎·明奈利和迈克尔·约克主演。影片以1931年的柏林为背景,讲述了在纳粹势力逐渐崛起的年代,一家名为”歌厅”的夜总会里发生的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莎莉·鲍尔斯是歌厅的舞女,她与英国作家布莱恩·罗伯茨相识并相恋。与此同时,歌厅的老板马克斯也深深迷恋着莎莉。随着纳粹势力的逐渐壮大,柏林的社会氛围日益紧张,歌厅成为了人们逃避现实的避风港。然而,表面的歌舞升平下,却隐藏着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动荡。
莎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她既渴望爱情,又惧怕承诺;她既想逃离歌厅的生活,却又无法割舍其中的诱惑。布莱恩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希望通过写作来改变世界,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理想显得如此脆弱。马克斯则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深知社会的黑暗,却选择在歌厅的纸醉金迷中麻痹自己。
影片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巧妙地揭示了社会的虚伪与人性的扭曲。歌厅的舞台上,舞女们身着华丽的服装,唱着欢快的歌曲,仿佛在庆祝一个美好的时代。然而,舞台下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纳粹的暴行、社会的动荡、人性的堕落,都在侵蚀着人们的心灵。
观看《歌厅》后,我深感震撼。影片不仅展现了1930年代柏林的社会风貌,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动荡。在纸醉金迷的表象下,隐藏着人性的深渊。莎莉、布莱恩和马克斯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们如何挣扎、妥协、甚至堕落。
影片的歌舞表演极具感染力,尤其是丽莎·明奈利的表演,她将莎莉的复杂性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影片的配乐也非常出色,既有欢快的舞曲,也有深情的抒情曲,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歌厅》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音乐片,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寓言。它让我们在欣赏歌舞的同时,思考人性的本质与社会的未来。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与困境,《歌厅》的启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歌厅》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杰作。它让我们在纸醉金迷中窥见人性的深渊,在歌舞升平中感受社会的动荡。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困境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内心的良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