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说明

◎译  名 驴子巴特萨/巴尔塔扎尔的遭遇/驴子巴勒达扎/偶尔巴尔塔扎尔/Balthazar
◎片  名 Au hasard Balthazar
◎年  代 1966
◎产  地 法国/瑞典
◎类  别 剧情 / 犯罪
◎语  言 法语
◎上映日期 1966-05-25
◎豆瓣评分 8.4/10 from 5787 users
◎片  长 95 分钟
◎导  演 罗伯特·布列松
◎编  剧 罗伯特·布列松
◎主  演 安妮·维亚泽姆斯基/Walter Green/François Lafarge/Philippe Asselin

,

简介

电影史上极其异类的电影.
全片的主角竟是一头驴。透过驴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这个世界。驴在不同人的手中被虐待、被贩卖,最终被杀,透露出来的却是同样的主题。

获奖情况

第27届威尼斯电影节 (1966)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 罗伯特·布列松${2}

豆瓣参考

IMDB豆瓣参考
豆瓣参考链接点这里

影评参考

**影评:《驴子巴特萨》——生命的沉默与尊严**

《驴子巴特萨》(*Au Hasard Balthazar*)是法国导演罗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于1966年执导的一部经典影片。这部电影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而是一部艺术性极强的剧情片,但它的叙事风格和镜头语言却带有浓厚的纪录片色彩,以一种冷静、克制的视角展现了生命的苦难与尊严。

影片的主角是一头名叫巴特萨的驴子,它的一生被不同的人类主人所支配。从出生到死亡,巴特萨经历了各种命运的转折:它曾被善良的农家女孩玛丽(Marie)温柔对待,也曾被贪婪的商人、暴力的醉汉和冷酷的罪犯无情剥削。驴子的生命轨迹与人类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成为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的贪婪、自私、暴力和冷漠。布列松通过巴特萨的视角,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残酷本质,同时也赋予这头沉默的动物一种超越性的尊严。

影片的叙事极为简洁,几乎没有多余的情感渲染或戏剧化的情节。布列松的镜头语言冷静而克制,几乎没有任何主观的评判,而是以一种近乎纪录片的方式记录着巴特萨的经历。这种风格让观众能够以一种更为客观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同时也让影片的主题更加深刻。巴特萨的沉默与忍耐成为了一种象征,它代表了那些无法发声的弱者,也象征了生命在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尊严。

观看《驴子巴特萨》后,我感受到一种深深的震撼和反思。影片不仅仅是在讲述一头驴子的故事,更是在探讨生命的本质和人类的行为。巴特萨的一生充满了苦难,但它从未反抗,也从未失去自己的尊严。这种沉默的力量让人感到心痛,同时也让人感到敬畏。影片让我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长度或辉煌,而在于它如何在苦难中保持尊严。

此外,影片还让我反思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巴特萨作为一头驴子,被人类视为工具或商品,它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这种对待动物的方式让我感到不安,也让我重新思考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我们是否真的有权支配其他生命?我们是否应该以更加尊重和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和动物?

总的来说,《驴子巴特萨》是一部极具哲学深度的电影,它通过一头驴子的生命历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生命的尊严。影片的冷静叙事和深刻主题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也让人在观看后不禁陷入沉思。它提醒我们,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它如何在苦难中保持尊严和坚韧。这部影片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和思考的经典之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