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说明

◎译  名 夺魂索/夺魄索(港)/绳索/AlfredHitchcock’sRope
◎片  名 Rop
◎年  代 1948
◎产  地 美国
◎类  别 悬疑 / 惊悚 / 犯罪
◎语  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48-08-28(美国)
◎豆瓣评分 8.1/10 from 38133 users
◎片  长 80 分钟
◎导  演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编  剧 休姆·克罗宁/帕特里克·汉密尔顿/亚瑟·劳伦特斯/本·赫克特
◎主  演 约翰·道尔/法利·格兰杰/詹姆斯·斯图尔特/伊迪丝·埃文森/道格拉斯·迪克/琼·钱德勒/塞德里克·哈德威克/康丝坦斯·柯莉儿/Dick Hogan

,

简介

博兰顿(约翰•达尔John Dall 饰)和菲利普(法利•格兰杰 Farley Granger 饰)都是哈佛的高才生,一天,都是同性恋的两人合谋杀害了同学戴维,并藏尸于一个大箱子中。或许是出于炫耀,他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用装着戴维尸体的箱子当餐桌,邀请了戴维的父母、未婚妻、同学和茹伯特教授(詹姆斯•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 饰)来赴宴。他们谎称戴维外出了,和客人们在戴维的“棺材”上进行着宴会。胆小的菲利普从宴会开始就开始坐立不安,但是博兰顿却不慌不忙,在客人中滔滔不绝。然而,聪明的茹伯特教授从博兰顿的谈话中渐渐察觉出事有蹊跷……

获奖情况

豆瓣参考

IMDB豆瓣参考
豆瓣参考链接点这里

影评参考

## 当谋杀成为艺术:《夺魂索》中的道德困境与人性迷思

1948年,希区柯克以一部《夺魂索》在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仅用十个长镜头完成的实验性作品,不仅展现了导演非凡的叙事技巧,更以其独特的视角直击人性最深处的道德困境。

影片开篇便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布兰登与菲利普,两个受尼采超人哲学影响的年轻人,以”完美犯罪”为名,用绳索勒死了他们的同学大卫,并将尸体藏在客厅的箱子里。随后,他们以这场谋杀为艺术品,在尸体上方的餐桌上举办了一场晚宴,邀请了大卫的亲友,包括他们的哲学教授鲁伯特。

希区柯克用他标志性的悬疑手法,将观众带入这场令人窒息的晚宴。随着剧情的推进,布兰登的狂妄自大与菲利普的焦虑不安形成鲜明对比。布兰登视谋杀为艺术,将犯罪看作是对平庸的超越,而菲利普则在道德与疯狂之间摇摆不定。鲁伯特教授,作为尼采哲学的代言人,逐渐意识到自己曾经的言论可能成为了这场犯罪的催化剂。

影片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它将谋杀美化为艺术的过程。布兰登不仅在尸体上方的餐桌上谈笑风生,更将这场犯罪视为对平庸生活的反抗。这种将暴力艺术化的倾向,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在社交媒体时代,某些极端行为往往被包装成”艺术创作”或”个性表达”,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与布兰登的犯罪美学不谋而合。

《夺魂索》的叙事手法同样值得称道。希区柯克通过长镜头的运用,将观众置于一个无法逃脱的密闭空间,感受着逐渐加剧的紧张氛围。这种技术上的创新不仅展现了导演的才华,更增强了影片的心理压迫感。

影片结尾,鲁伯特教授的觉醒为这场道德困境画上了句号。他意识到,哲学思想如果被极端化,就可能成为暴力的借口。这一认知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极端思想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如何保持理性思考,避免被极端主义裹挟,是每个人都面临的挑战。

《夺魂索》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谋杀的悬疑片,它更是一部探讨人性、道德与艺术界限的哲学寓言。在90分钟的观影过程中,我们不仅被紧张的剧情所吸引,更被迫思考一个永恒的问题:当个人追求超越道德界限时,人类文明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