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说明
◎译 名 喜宴/TheWeddingBanquet
◎片 名 囍宴
◎年 代 1993
◎产 地 中国台湾/美国
◎类 别 剧情 / 喜剧 / 爱情 / 同性 / 家庭
◎语 言 汉语普通话/英语
◎上映日期 1993-02(柏林电影节) / 1993-08-04(美国)
◎豆瓣评分 8.9/10 from 270455 users
◎片 长 108分钟
◎导 演 李安
◎编 剧 李安/冯光远/詹姆斯·夏慕斯
◎主 演 赵文瑄/郎雄/归亚蕾/金素梅/米切尔·利希藤斯坦
,
简介
伟同(赵文瑄)是事业有成的男同志,与男友赛门(Mitchell Lichtenstein)在美国过着幸福的同居日子,烦恼来自要用各种招数应对远在台北的父(郎雄)母(归亚蕾)的一次次逼婚。伟同被逼以“乖乖仔”形象修书一封声称会在美国结婚,没料父母想亲眼见证。无奈,他只得拉上来自上海的不得志的女艺术家葳葳(金素梅)“假婚”,想逃过一劫。
父母对葳葳相当满意,却对伟同的草率态度不满,为让父母满意尽快返回台北,伟同犹如“拼命三郎”使出了浑身解数。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断的波折使得父母的返台日期一次次推迟,令他和赛门的感情亮起“红灯”,而葳葳又意外怀上了他的孩子。似乎,伟同在强大的父母(传统)面前,只能选择去做一个 “表面正常”的男人。
获奖情况
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 (1994)
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1993)
金熊奖 最佳影片 李安
第51届金球奖 (1994)
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30届台北金马影展 (1993)
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
金马奖 最佳导演 李安
金马奖 最佳男配角 郎雄
金马奖 最佳女配角 归亚蕾
金马奖 最佳原著剧本 冯光远 / 李安
金马奖 最佳剪辑(提名) 李安
观众票选最佳影片${2}
豆瓣参考
影评参考
**影评:《喜宴》——文化冲突与人性温情**
**情节概述:**
李安导演的《喜宴》是一部1993年上映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文化冲突、家庭压力和身份认同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高伟同是一位在美国生活的台湾移民,他是一名成功的房地产经纪人,同时也是同性恋者。为了应对父母对他婚姻的催促,伟同与他的同性伴侣西蒙商量,决定与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非法移民顾威威假结婚,以此来安抚父母的期待。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伟同的父母来到美国参加婚礼,婚礼从一场简单的仪式演变成了一场盛大的华人传统喜宴。在喜宴上,伟同的父母对儿子和威威的“婚姻”充满了喜悦和期待,但伟同和西蒙却陷入了复杂的情绪中。与此同时,威威发现自己怀孕了,这让原本就复杂的局面更加扑朔迷离。最终,伟同不得不向父母坦白自己的性取向,而父母也在震惊和挣扎中逐渐接受了现实。
**观看后的感想:**
《喜宴》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李安通过细腻的叙事和幽默的手法,探讨了文化冲突、家庭压力和身份认同等深刻的主题。影片中的喜宴场景不仅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象征。在喜宴上,传统的华人婚礼习俗与西方的生活方式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文化冲突不仅体现在婚礼的仪式上,也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上。
伟同的父母代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对儿子的婚姻抱有极高的期待,认为结婚生子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而伟同作为在美国生活的现代青年,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与父母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代际之间的冲突在影片中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伟同向父母坦白自己的性取向时,父母的震惊和痛苦让人感同身受。
然而,影片并没有停留在冲突的层面上,而是通过父母的逐渐理解和接受,展现了人性的温情和宽容。伟同的母亲在得知真相后,虽然感到失望,但最终选择支持儿子。而父亲也在沉默中表达了对儿子的爱和包容。这种温情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家庭关系的本质。
总的来说,《喜宴》是一部既幽默又感人的电影,它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探讨了深刻的主题。影片不仅展现了文化冲突和家庭压力,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情和宽容。李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叙事,成功地将一个复杂的故事呈现得既真实又动人。无论是对文化的理解,还是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喜宴》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