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说明
◎译 名 柏林苍穹下/欲望之翼(台)/WingsofDesire/TheSkyAboveBerlin
◎片 名 Der Himmel über Berlin
◎年 代 1987
◎产 地 西德/法国
◎类 别 剧情 / 爱情 / 奇幻
◎语 言 德语/英语/法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
◎上映日期 1987-09-23(法国)
◎豆瓣评分 8.6/10 from 52575 users
◎片 长 128分钟(中国大陆)
◎导 演 维姆·文德斯
◎编 剧 维姆·文德斯/彼得·汉德克
◎主 演 布鲁诺·冈茨/索尔维格·多马尔坦/奥托·山德尔/科特·博伊斯/彼得·法尔克
,
简介
柏林由两位天使守护着,一个是对人世疾苦冷眼旁观的卡西尔,另一个是常常感怀于人类疾苦的丹密尔(布鲁诺•甘茨 Bruno Ganz 饰)。二人穿着宽大的天使袍,在城市各处游荡,倾听人们的祈祷,默默观察人们的内心世界。马戏团玛瑞安(苏韦戈•多马丁Solveig Dommartin 饰)的心事引来了丹密尔的同情,因为马戏团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玛瑞安满心烦恼。这个马戏团的天使演员令丹密尔动了凡心,他决定化作凡人,追求一段美满感情。
本片荣获1987年第4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获奖情况
第40届戛纳电影节 (1987)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 维姆·文德斯
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 维姆·文德斯${2}
豆瓣参考
影评参考
## 在城市上空,我们寻找人间的温度——评《柏林苍穹下》
在维姆·文德斯执导的《柏林苍穹下》中,柏林这座城市被赋予了双重维度:在天使的俯瞰下,它是灰色的、寂静的,充满杂念与孤独;而在人类的视野里,它又是彩色的、喧嚣的,充满温度与故事。这种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体验,构成了这部纪录片独特的艺术魅力。
影片以两位天使的视角展开,他们游走在柏林上空,倾听着城市中每一个人的心声。这种设定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隐喻: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何尝不是一个个孤独的”天使”,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温度?文德斯用天使的视角,巧妙地解构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在天使的世界里,柏林是一座失去色彩的城市。这种视觉处理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对现代都市文明的一种深刻批判。当我们被物质与科技所包围,我们的心灵是否也如同这座城市一般,失去了应有的色彩?影片中那些被天使倾听到的内心独白,恰似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呐喊与彷徨。
然而,当一位天使选择放弃永恒,成为凡人时,影片的色彩突然变得鲜活起来。这一转变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文德斯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生命,存在于人间烟火的温度之中。那个选择变成凡人的天使,在品尝到咖啡的苦涩与甜蜜时,在感受到马戏团女演员的体温时,才真正体验到了生命的意义。
影片的叙事手法极具诗意,镜头语言充满了哲学意味。那些俯拍的城市全景,那些特写的人物表情,那些空镜头的运用,无不体现着导演对现代文明的思考。特别是在图书馆的场景中,天使倾听着人们的思想,这种设定本身就是对知识、思想与灵魂的一种隐喻。
《柏林苍穹下》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柏林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关于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心灵史诗。它通过天使与凡人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孤独、爱情、生命、死亡等永恒主题。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我们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我们随着天使的视角审视这座城市,同时也在这座城市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
这部1987年的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数字化、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在经历着某种程度上的”失温”?我们是否也需要像影片中的天使一样,重新寻找生命的色彩与温度?《柏林苍穹下》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契机,也给了我们一个寻找答案的方向。
在影片的结尾,当色彩重新回到画面,当人间的温度重新被感知,我们似乎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在城市的苍穹下,寻找并创造属于自己的人间温度。这部纪录片,不仅是对柏林的礼赞,更是对生命本质的一次深刻探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