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说明

◎译  名 更好的世界/爱有新世界(港)/文明社会/复仇/InaBetterWorld/TheRevenge
◎片  名 Hævnen
◎年  代 2010
◎产  地 丹麦/瑞典
◎类  别 剧情
◎语  言 丹麦语/瑞典语/英语
◎上映日期 2010-08-26(丹麦)
◎豆瓣评分 8.3/10 from 23429 users
◎片  长 119分钟
◎导  演 苏珊娜·比尔
◎编  剧 苏珊娜·比尔/安诺斯·托马斯·延森
◎主  演 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崔娜·蒂虹/马库斯·瑞格德/威廉·约翰·奈尔森/乌尔里奇·汤姆森/卡米拉·戈特利布

,

简介

瑞典医生安东(米克尔·佩斯勃兰特 Mikael Persbrandt 饰)常年工作在苏丹的难民营,每天直面武装暴力造成的伤痛与死亡;休假时则飞返丹麦,与分居中的妻子玛丽安(崔娜·蒂虹 Trine Dyrholm 饰)轮流照看两个儿子。男孩克里斯蒂安(威廉·约翰·奈尔森 William Jøhnk Nielsen 饰)从伦敦迁至丹麦,母亲的病逝令他与父亲心生隔阂。在新学校中他与安东的长子伊莱亚斯(马库斯·瑞格德 Markus Rygaard 饰)结识,后者因瑞典人的身份受到同学的歧视与欺凌。克里斯蒂安教会伊莱亚斯以暴制暴,两个同样来自破碎家庭的男孩成为好友。
安东带着两个儿子和克里斯蒂安外出游玩,因误会被人连续掌掴羞辱。安东坚持以宽容忍让的态度化解此事,却不被孩子们理解。在发现库房里的火药后,克里斯蒂安开始怂恿伊莱亚斯加入自己危险的复仇计划。而此时已经回到苏丹的安东因为救治了恶贯满盈的当地大佬,内心正经历着一场道德的煎熬……
影片原名《复仇(The Revenge)》,后更名《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于2011年相继摘得第68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和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两项殊荣。

获奖情况

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 (2011)
最佳外语片 苏珊娜·比尔

第68届金球奖 (2011)
电影类 最佳外语片

第24届欧洲电影奖 (2011)
观众选择奖(提名)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导演 苏珊娜·比尔
最佳男主角(提名) 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
最佳编剧(提名) 安诺斯·托马斯·延森

第55届意大利大卫奖 (2011)
最佳欧洲电影(提名) 苏珊娜·比尔

第24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2011)
最佳外语片(提名)${2}

豆瓣参考

IMDB豆瓣参考
豆瓣参考链接点这里

影评参考

## 《更好的世界》:一场叩击灵魂的文明之问

在丹麦女导演苏珊娜·比尔执导的《更好的世界》中,一记耳光,掀开了文明表象下的野蛮面纱。这部电影以其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在国际影坛引起强烈反响,最终斩获第8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校园暴力的电影,更是一面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一场关于文明与野蛮的深刻思辨。

### 一、暴力迷宫:文明表象下的野蛮暗流
影片以两个家庭的故事交织展开:外科医生安东在非洲难民营救死扶伤,却不得不面对当地军阀的暴力威胁;他的儿子埃利亚斯在学校遭受霸凌,而新转学的克里斯蒂安则选择以暴制暴。这两个看似平行的故事,实则揭示了暴力在不同文明语境下的普遍存在。

在非洲,暴力以最原始、最赤裸的形式呈现。军阀用砍刀威胁安东,这种暴力充满了原始社会的野蛮气息。而在丹麦,暴力则披上了文明的外衣。校园霸凌者们用看似文明的言语和行为,实施着精神上的暴力。这种暴力更具隐蔽性,也更具有破坏性。

影片通过对比非洲与丹麦的暴力现象,揭示了暴力的普遍性与复杂性。无论是在所谓的”野蛮”社会,还是在”文明”社会,暴力都如影随形。这种对比促使我们思考:文明真的能够驯服人性中的暴力因子吗?

### 二、道德困境:暴力循环中的选择困局
安东在面对暴力时选择了非暴力抵抗,这种选择源于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暴力的深刻理解。然而,这种选择却让他的儿子陷入了困惑。在埃利亚斯眼中,父亲的忍让似乎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

克里斯蒂安则选择了以暴制暴。他带着对母亲死亡的愤怒,将暴力视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他的行为看似有效,却将暴力推向了更深的深渊。影片通过这两个角色的对比,展现了面对暴力时的道德困境。

这种困境不仅仅存在于影片中,也存在于现实社会中。当我们面对暴力时,应该选择以暴制暴,还是坚持非暴力?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影片通过展现两种选择的后果,促使观众进行深入思考。

### 三、希望之光:文明重建的可能路径
影片中,安东与克里斯蒂安父亲的对谈,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这场对话揭示了暴力背后的深层原因,也展现了理解与沟通的重要性。通过对话,两个原本对立的人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和解。

埃利亚斯与克里斯蒂安的友谊,则是影片希望之所在。他们从最初的暴力对抗,到最终的相互理解,展现了超越暴力的可能。这种转变说明,只要愿意沟通和理解,暴力循环是可以被打破的。

影片最后,安东在非洲难民营继续他的医疗工作,而埃利亚斯与克里斯蒂安也开始了新的生活。这种开放式的结局,暗示着文明重建的希望。虽然暴力无法完全消除,但通过理解、沟通和爱,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更好的世界》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精湛的叙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于暴力与文明的寓言。它提醒我们,文明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不断努力和维护的。在面对暴力时,我们既不能盲目地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地忍让退缩。唯有通过理解、沟通和爱,我们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更好的世界。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面照见人性的镜子,一次叩击灵魂的文明之问。在当今这个充满暴力和冲突的世界里,它的启示意义尤为重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