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说明
◎译 名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屋顶上的提琴手/锦绣良缘
◎片 名 Fiddler on the Roof
◎年 代 1971
◎产 地 美国
◎类 别 剧情 / 歌舞
◎语 言 英语/希伯来语/俄语
◎上映日期 1971-11-03
◎豆瓣评分 8.5/10 from 3351 users
◎片 长 181 分钟
◎导 演 诺曼·杰威森
◎编 剧 约瑟夫·斯坦因
◎主 演 托波尔/诺玛·可瑞/李奥纳多·福瑞
,
简介
沙皇专制时期俄国的一个村子中,农夫特维(托波尔 Topol 饰)与妻子女儿住在乌克兰族的犹太人居住区里,虽然经常忍受来自非犹太居民的歧视,他却一直恪守传统生活着。村里来了一位贫穷的俄罗斯青年菲得卡,特维赏识他的才学,把他聘为家庭教师。渐渐地,各种挑战他的传统哲学的事情出现了。他想把大女儿特拉嫁给有钱的屠夫,特拉却爱上了贫穷的裁缝默特,相爱的两人坚决要在一起,特维不得不妥协接受两人的婚姻。二女儿夏娃爱上了家庭教师菲得卡,特维斩钉截铁地反对两个不同信仰的人相爱,为此与女儿断绝关系。当他和村民们被沙皇派人赶出村子时,准备投靠住在纽约的舅舅的一家人,遇到了也在逃亡的女儿夏娃和丈夫,在两人真诚的乞求中,特维放弃了自己所遵从的传统哲学,原谅了女儿的出格。对他来说,离开这里,就意味着抛弃传统,开始全新的生活。
本片获得第44届奥斯卡奖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最佳配乐。
获奖情况
第44届奥斯卡金像奖 (1972)
最佳影片(提名) 诺曼·杰威森
最佳导演(提名) 诺曼·杰威森
最佳男主角(提名) 托波尔
最佳男配角(提名) 李奥纳多·福瑞
最佳摄影 奥斯瓦尔德·莫里斯
最佳音响 大卫·希尔德亚德 / 戈登·K·麦克卡勒姆
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罗伯特·波义耳 / 迈克尔·斯特林杰
最佳歌曲配乐 约翰·威廉姆斯${2}
豆瓣参考
影评参考
**影评:《屋顶上的小提琴手》**
《屋顶上的小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是一部1971年上映的音乐剧电影,改编自同名百老汇音乐剧,由诺曼·杰威森执导。影片以20世纪初的沙俄统治下的乌克兰小村庄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贫穷的犹太奶农特维(Tevye)和他的家庭在传统与现代、信仰与现实的冲突中挣扎的故事。
影片的开场曲《传统》(*Tradition*)奠定了全片的基调。特维通过这首歌向观众介绍了犹太社区的生活方式和他们所依赖的古老传统。然而,随着外部世界的变化,这些传统逐渐受到挑战。特维的五个女儿相继长大,她们的婚姻选择成为影片的核心冲突。大女儿策特尔(Tzeitel)违背父亲的意愿,选择嫁给一个贫穷的裁缝;二女儿霍德尔(Hodel)则爱上了一个激进的革命青年;三女儿查娃(Chava)更是跨出了宗教信仰的界限,与一位非犹太青年相爱。面对这些变化,特维既感到无奈,又不得不重新思考传统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影片通过特维的视角,展现了犹太社区在沙俄统治下的艰难处境。从最初的平静生活到最终被迫离开家园,特维和他的家人经历了巨大的情感冲击。影片的音乐和舞蹈为这些沉重的情节增添了温暖和幽默,尤其是特维与上帝对话的场景,既诙谐又深刻,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信仰的力量。
观看《屋顶上的小提琴手》后,我深刻感受到影片对家庭、传统和变革的细腻描绘。特维的角色既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也是一个象征——他代表了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努力保持自我和信仰的人。影片让我思考,传统是否应该一成不变,还是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调整?特维最终选择了尊重女儿们的选择,这既是对传统的一种妥协,也是对爱和理解的体现。
此外,影片对犹太文化的展现也让我受益匪浅。通过特维的故事,我了解到犹太社区在历史上的困境,以及他们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信仰和团结。影片的音乐如《日出日落》(*Sunrise, Sunset*)和《如果我是富人》(*If I Were a Rich Man*)不仅旋律优美,更承载了深刻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屋顶上的小提琴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探讨了传统与现代、信仰与现实的永恒主题。影片的音乐、表演和叙事都令人印象深刻,值得反复品味。它不仅是一部关于犹太人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家庭和信仰的普世之作。
评论(0)